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被脂肪髓代替,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为主要表现的骨髓衰竭性疾病。我国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再障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异常。本人近年来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及跟师导师经验,探讨再障的病理机制与毒邪为病的相关性,以期为再障的中医药治疗开辟另一蹊径,丰富再障的理论及治疗体系。
中医学文献中并无“再生障碍性贫血”之病名,近代医家根据再障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虚劳”、“血证”、“血虚”等范 畴。今在辨识再障的病因病机时,仍主要从“虚”论治。虽然在再障的中医药处方中,常常见到清热解毒之药,但明确从毒邪来论治再障者,却少有人提及,这就忽略了毒邪在再障发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缺乏对疾病足够的重视。
一、急性再障发病与毒邪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之分,虽均以贫血为主,但急性再障多以邪毒为标,故感染、发热、出血较重。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梁冰教授认为,急性再障的始动因素应该是外感毒邪,毒邪入血伤髓,造成髓不生血,血不归经,故而出血;正邪相争遂发热不止。急性再障发病急、进展快,乃造血之源肾经枯竭,短期内血虚之象进行性加重,虽然发热、出血症状重,但本质仍为内虚,标于温热毒邪,内陷营血。上海中医药大学周永明教授亦认为,急性再障乃是肾虚感受热毒之邪所致,当以解毒、凉血、清热之法治之,并且再障之毒多为一过性,耗伤精(髓)血之后并不象急性白血病那样持续存在,毒邪具有阶段性,而精(髓)血亏损则贯穿始终,且极为突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天启教授认为,再障之病乃“虚”、“热”、“毒”、“瘀”为患,各个病因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起作用不同,如急性再障则以“虚”、“毒”、“热”为主,各病因同样突出;慢性再障则以“虚”、“瘀”、“毒”为主,虽然“毒邪”的症状不明显,但始终存在。
二、慢性再障与毒邪稽留有关。慢性再障病程较长,病久必虚,虚久及肾,因“肾藏精,生髓”、“精血同源”,故肾虚是慢性再障病机之本,以肾虚为本,以血虚为主,临床所见感染、发热、出血较轻。目前,亦有不少医家从“解热毒”法论治慢性再障,如四川寇孟诃在其《再生障碍性贫血“毒入骨髓”病机初探》一文中认为再障是“热毒乘虚浸淫骨髓”致精血不生、瘀血停留而成;上海周霭祥教授亦认为热毒感染是再障病因之一;湖北洪青在《滋阴清毒法联合环孢素与康立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4例临床观察》一文中报道运用滋阴清毒法治疗32例慢性再障患者与西药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2009-2012年间,笔者依据于天启教授慢性再障病机为“肾虚髓枯、毒邪稽留”经验基础上,选用李可老中医的培本固元散为基本方加入斑蝥、马钱子组成补肾解毒方。以培本固元散补肾填精益髓、兼祛瘀化痰;斑蝥与马钱子虽为剧毒之品,但两者一寒一热,一阴一阳,对寒毒、热毒之邪均可解救,加之两者药理均具有刺激骨髓、促进造血功效,与大剂量补肾填精益髓、补气血之品合用,嵌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肾虚髓枯、毒邪稽留”的病机。前后共治疗7例患者,均为女性,4例达CR,2例PR,1例无效。该临床经验提示该病的病因病机与毒邪有关。
所以,慢性再障是在急性再障治疗后的毒邪稽留与肺脾肝肾等脏腑的虚损相互为患。素体肾气不足,正气无力御邪,而毒邪久留不去则更加重了脾肾的虚损;几经反复,沉瘤难解,或因虚感毒,因毒致虚,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因此,再障的治疗除了从虚劳论治以外,还必须重视毒邪的因素,把解毒、排毒、祛毒始终放在治疗要点上。即使患者五脏虚损突出,也宜以解毒与扶正同用,解毒祛邪以解脾肾之困,健脾补肾以助祛毒之力。二者相辅相成,所谓“祛邪安正”,方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总之,再障“毒邪致病”理论尚有诸多不足,需要补充、完善发展及临床中不断得以证实。中医治病素有“以毒攻毒”的理论,难治性再障亦是毒邪为患,此毒非一日而成,胶着难解,一般解毒方药难以彻底祛除,仍需探寻有效、安全的方药,以其造福广大再障患者。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