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恶性淋巴瘤的探讨
日期:2020年11月02日

恶性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将其归于“石疽”、“失荣”、“积证”等范畴,多数学者对恶性淋巴瘤的中医病因在于“虚、痰、瘀”四个方面持肯定意见。于天启教授通过中医经典的文献研究,发现《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恶性淋巴瘤的论治有很大的启发,且临床证治颇有疗效,现就此作初步探讨。

一、“阳化气,阴成形”的医学含义

“阳化气,阴成形”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张介宾注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意思是说阳气主动而具有发散、推动、温煦的化气功能,阴气主静而具有下降、收敛、凝聚的形成质体的功能。“阳化气”是“由阴化阳”的过程,是有形弥散成无形的过程;“阴成形”是“由阳化阴”的过程,是无形凝聚成有形的过程,是互根互用、互相转化对立统一体。

“化气”与“成形”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表现为升降出入运动。《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就是强调升降出入运动不止则生命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明无阴则阳无根,无阳则阴无以化。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依靠“阳化气”来推动,阳气推动有形阴精化为气来维持人体脏腑百骸的生理功能,人体之精血津液转化为气,要依靠阳的气化作用。人体正常有形质体的凝聚依靠“阴成形”来生成,在阴气作用下无形的精微物质缩成有形成分,使机体得以维持和濡润生长,人体之气转化为精血津液,离不开阴的成形作用。“阳化气”强调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而“阴成形”则强调人的有形之物及其变化,只有两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人体才能维持健康状态。

若“阳化气”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的病理状态,从而产生气化病。“阳化气”太过则弥散气化的功能亢盛,即所谓“壮火食气”,表现为阳有余的证候及阴精物质的损耗的“阴成形”不足的证候,如发热、烦躁易怒、失眠、消瘦等症。“阳化气”不及则表现为脏腑功能不足、温煦及推动无力导致“阴成形”太过导致有形物质形成过多而见异常肿物形成、虚寒、水肿、痰浊等临床表现。

    二、阴成形太过是恶性淋巴瘤的的病理基础

经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都是说内虚致邪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最先提出了内虚致瘤的观点。现代有研究表明,体质与肿瘤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四种中医体质偏颇严重的人群肿瘤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包括气郁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也佐证了阳化气不足是内虚致瘤的表现形式。

恶性淋巴瘤的内虚是指“阳化气”不及,而肿瘤的产生是因为“阴成形”太过。阳化气不及,则在形能转换中,脏腑阳气不足、气化异常(包括气虚、气机异常),表现为虚寒、水肿;阴成形太过,则在形能转换中,有形物质生成太多,表现为痰浊、水饮、瘀血、结石、异常肿物积块等病理产物在体内滞留或堆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为患,日久成瘤。历代医家亦有类似恶性淋巴瘤的论述,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谓:“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搏,血涩结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则气结聚而皮厚,状如痤疖,硬如石,故谓之石疽也。”,《医宗金鉴·外科卷》歌诀云:“石疽生于颈项旁,坚硬如石色照常,肝郁凝结于经络,溃后法依瘰疬疮。”,《灵枢•百病始生篇》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医宗必读》:“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都是“阳化气”与“阴成形”失去平衡的结果。

现代临床文献研究表明:近30年来恶性淋巴瘤的中医14个证型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寒痰凝滞证、痰浊凝滞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脾虚证、血热风燥证、气滞血瘀证、痰毒虚损证、气郁痰结证、阴虚火旺证、肝火犯肺证、痰热互结证。可以看出,寒痰、痰浊、痰瘀、痰湿、痰毒等阴性病理产物是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关键。

总之,恶性淋巴瘤的病机是在“阳化气”不及的基础上,机体的温煦无力和气化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导致阴成形太过,产生过多的痰浊、水饮、瘀血、毒邪等阴性病理产物聚结而成瘤。

三、“阳化气”是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大法

 “阳化气”与“阴成形”的不断运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并且“阳化气”占有主导地位,所以,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就是如何确保正常“阳化气”的质能转换的问题,在临床上就是如何处理“虚、痰、瘀、毒”之间、中医治疗与西医放化疗之间的关系。

1. 放化疗前应扶正不忘驱邪:恶性淋巴瘤初期多见多见淋巴结肿大,属“石疽”范畴,为有形之邪,为因虚致瘤,疾病发展较缓,多数患者就诊时一般其病已久,通常虚损较甚而瘤毒亦深,医者不可仅仅考虑有形之肿块,不细审病机,重用化痰散结消瘀攻伐重剂,导致虚损更重,“阳化气”不及加重,形能转换进一步失衡,则“阴成形”的病理产物的堆积愈演愈烈,而犯“虚虚实实”之戒。此时,扶正与祛邪的比重宜按七三分比例,先固护人体正气,适当的驱邪抗肿瘤,而把驱邪的主要任务交给后续的手术、化疗或放疗,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是此时选方用药的首要目的,因此基于“阳化气”的原理,常使用健脾补肾法、益气生血法、疏肝健脾法、行气化痰法、温经通络散结法等治法,紧扣住正虚邪实的本质,通过扶正使正虚得到缓解,正气充足则有利于驱邪,从而更顺利地完成放化疗或手术。

2.放化疗期间多用调和之法:放化疗主要目的是驱邪,起主导作用,可使病情获不同程度缓解。但由于本病是虚实夹杂的特点,在大力驱邪的同时,会产生诸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故此时关键是调理“化气”与“成形”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使用中医药具有增效减毒,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并可治疗各种兼证。化疗后常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临床病情多变,当细心诊察,随证调治,采用调和诸法最为有效。此时要注意固护胃气,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但见一分胃气,便见一分生机”,只有胃纳的“化气”功能良好,才能使“阴成形”而充养形体,促进身体康复。常用的治法有调和脾胃法、健脾行气法、调和肝脾法、芳香醒脾化浊法,可随证选方药。

3.缓解巩固期强调“阳化气”的作用:规范之放化疗之后,瘤毒已去十之八九,病势为正虚邪恋,此时亟需补虚扶正,促使“阳化气”功能的正常进行,维持正常的形质体液的形成。然所剩之痰瘀毒邪虽少但顽固,不易除净,是恶性淋巴瘤复发难治的根本原因。因此,除邪务尽,防止死灰复燃,所以在缓解巩固期间以中药缓图,先纠正“化气”的不足,而后适量温化寒痰、散结解毒,渐削之消之,清除余邪,以防复发。而对于机体虚弱,不能胜任化疗者,则强调中医药为主,带瘤生存。此时常用的治法有健脾化痰法、疏肝解郁散结法、温阳利水法等,并适当依据药性辨证使用抗肿瘤中药,如夏枯草、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喜树果、生牡蛎、浙贝母、天花粉、全蝎、蜈蚣、海藻、昆布、山慈菇、黄药子、天龙等,慎用大寒大热之剂,防止正伤而邪恋。

此外,因肿瘤的发生都与饮食、起居环境、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恶性淋巴瘤亦不例外,因此巩固阶段理应注意调理情志、调整起居环境、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求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