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医腹诊–郭珊珊跟师心得2019
日期:2020年11月19日

腹位于身体前部,其性属阴,内藏脏腑。由于经络的联系,沟通了内在脏腑与外腹的联系,使腹部不同的区域,分属于不同脏腑,所以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必在腹的一定部位有所反映。清·俞根初云:“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一般来讲胸骨鸠尾穴以下凹陷称心下,脐上二寸(以同身寸计算)为下脘穴,脐下二寸为气海穴,以下脘至气海之间为直径划一圆周,其圆周之内称为脐周;脐周以上到心下为胃脘,脐以上称为大腹,包括左上腹,右上腹,胃脘;脐周两侧为左右腹;脐周以下为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切按腹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具体如下。

(1)按心下:心下为胃脘所居之处。心下痞满按之濡,不疼痛者为脘部痞满,若堵塞而喜热饮为胃痞,给予泻心汤之类加减;饮食所伤者给予保和丸加减。心下痞满而有振水音者为痰饮,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心下按之痛,喜按,喜热饮者,为虚寒性胃脘痛,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之。

(2)按大腹:大腹部胀满疼痛,喜按,叩之鼓音,为腹气不通,大建中汤加减;大腹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者为水气,可用五皮饮加减治之。

(3)按胁下:胁下硬满疼痛,用大柴胡汤或大陷胸汤加减。胁下胀满,便溏或便秘者,按之无压痛,为脾失运化,升降失调;便溏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便秘者用温脾汤加减治之。

(4)按少腹:右少腹疼痛,拒按,为肠痈,用大黄牡丹汤加减;两少腹作痛,按之痛甚,为妇女胞宫之病变,用小建中汤加行气止痛之品,少腹部疼痛,有瘕者,用橘核肾气丸加减;少腹部疼痛,无明显压痛,多为妇女月经不调,可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之。

(5)按小腹:小腹拘急疼痛,尿频、尿急、尿赤者,为湿热下注膀胱,用八正散加减治之;小腹胀满尿少者,用五苓散加减治之。

此外,腹部疼痛剧烈,拒按,痞满燥实俱有者,予以承气汤之类加减。腹部积块要分清癥瘕积聚,凡痛有定处,按之不移,有形可征,多病在血分,为癥积,给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凡按之痛无定处,时聚时散而无形,多属病在气分,为瘕聚,给予行气温散之品。

因此,在临床上,凡是腹部的病证,一定要及时触按,查其病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综合,四诊相参,才能确定病所,明了疾病性质,了解病邪轻重,做到定性、定位的正确诊断,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中医腹部按诊的内容丰富实用,通过按诊可知腹部脏腑的病变及病证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现代医学物理检查也讲究望、触、叩、听,其触诊叩诊亦用于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当然还要结合各种医疗器械及化验检查来作辅助诊断。临床上,两者结合使用,更能全面认识腹部的疾病。如:中医胁下硬满疼痛要与肝、胆、脾、胰等脏腑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肝胆同在右胁下部,当右胁下硬满疼痛时,若胆囊区有压痛,墨非氏征阳性为胆囊疾病;肝区叩击痛,按摸有癥块者为肝脏疾患。左胁下硬满疼痛,胰脏部位有压痛,转侧疼痛不减轻者多为胰腺炎;若脾脏病变则左下腹有包块,触之痛。若胁下痛不硬满者,此为结肠曲的病变。一般来讲,大腹部疼痛要与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等进行鉴别;心下痛多为胃之疾患;胁下痛要与肝、胆、脾、胰、结肠炎等进行鉴别;少腹部疼痛要与附件炎、阑尾炎、结肠炎、痢疾、疝气、泌尿系感染等相鉴别;小腹疼痛要与膀胱炎、子宫炎症进行鉴别。

总之,中医腹部按诊与现代医学触叩诊结合起来应用,就能做到认识疾病更准确,诊断疾病更正确,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签名:郭珊珊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