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启教授谈“人体小宇宙”与“阴阳五行”
日期:2020年11月02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格致余论》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水性寒,火性热;火碰上水就会熄灭,火大了水就会被烧干,而人体,作为一个自稳体系,体现“天人合一”“因时制宜”的特有思想。

    水与火的人类原始发现,是一对矛盾,似乎无法调和,然而,如同大自然中太阳-水循环体系一样,生命是个创新者,在与大自然的斗争或者说和平相处中,人类调和了水与火,使人的体温维持在36.5°左右,稳定的体温,则是“自稳”的首要特征,偏离了这个温度,人体就会出问题,也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出现偏差,需要“纠偏”,也就产生了中医的“辨证论治”。

人体是有个圆,水火在中间。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圆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转,这个圆运动维持着人体生命的循环,所以,这个圆体,是一个动态的圆体,其活动的动力来自于脾胃收纳的后天精气。       

水火是自然界中的代表,反映在人体中,就是肾水和心火,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温暖之后,就开始上升,从而使脾得到温暖;脾温暖之后,脾气上升,将一部分营养物质向上输送,与肺吸入的空气的精微物质结合,向全身输布,司肺通调水道之责。

    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肾水上承,脾土得到了温暖之后,肝也得到了营养,“肝肾同源”的目的达到了,“先天与后天同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也实现了,有了水、有了土、有了温度,人体就像大地逢春一样,花草树木开始生长了,实现“自稳”的小宇宙。

当脾与肝之气上升到顶部之后,就会遇到心和肺。心属火、肺属金,心是夏天,肺是秋天。心火的特点本来是上浮的,但由于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着下行。

    肺气的特点是收敛,主肃降,不管夏天多炎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下降了,也是阴阳转化在节气的一种体现,人体也是一样,心火遇到肺气,就会掉头向下,一直降到肾水中,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所谓“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为之时,四时谓之岁”,天地的变化,人也在随之改变,阴阳转化,五脏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各有生发时节,各有收敛之时。

    在人体内,上为阳,下为阴,阴阳之气上下循环,从而构成了气机的升降。一切疾病都来源于阴阳不调,不能升降,即这个圆运动出现了异常。

肾是“先天之本”,肾气弱,生命就缺水,就会干枯。养肾则少私、平欲,另外肾水怕寒,养肾还需要给人体保暖和增加营养。不断补充营养,让肾水不缺的正是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精气所化生。

圆转不转,脾胃是关键。脾胃属土,土在中央,处阴阳之交,清浊之间,被称为中气。中气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一升一降,一推一拉,圆运动就有了动力。脾胃虚弱了,水泛土湿,圆运动就失去了动力,人体小宇宙,是一个动态的圆,它的动力来自于脾土的精气化生。

    相反,只要中气不败,身体有多少毛病,都能慢慢调理好。胃口好,活得就好。《黄帝内径》曰:“有胃气则升,无胃气则死”。

    气是最基本的物质,为构成万物的单位,所以调气就成了最基本的法则,气和则安,气乱则病,气散则死。心就是太阳,心平则气和,控制情绪,让身体储存阳光,身体就不会太多阴暗、潮湿、霉烂,则百病不生,若正气不够,则及时“纠偏”,以达平衡,所谓“阴平阳秘”就是这个道理。